孔融捋胡须的手猛然一顿,发出一声轻咦,眉头紧蹙,感觉自己好像遗漏了什么,努力又回想陈逸之前给自己说过的话。
“对了,平举刚刚提及泰山太守陶应,这是怎么回事?”
想起来的孔融,眉头一挑,一脸疑惑地盯着陈逸问。
“这泰山郡,朝廷何时任命了新太守?”
自前任太守张举叛乱后,泰山郡就再无新太守,孔融是知道的。
“还有,这个陶应,怎听着耳熟?”
“徐州刺史陶恭祖有个儿子,似乎也叫此名。”
听到孔融问的几个问题,陈逸无奈地点点头。
“新任泰山太守陶应,正是陶徐州的二子陶重光。”
陶应忽然被表为泰山太守,陈逸也莫名其妙。
就陶应的风评,莫说一郡太守,就是一个地方令,都难胜任。
“不过,谁让陶纨绔有一个刺史爹呢!”
陈逸当然不羡慕陶应,若拼爹,无论声誉、人缘,陈蕃都甩陶谦几条街。
“‘仁人君子’?”
陈逸心中嗤笑一声。
若非陶谦钻了泰山郡的空子,拿出巨资,陈逸才不信他能替儿子陶应搞定郡守一职。
“果然是陶恭祖的儿子!”
得到陈逸的确认,孔融点点头,又摇摇头。
“陶恭祖膺秉懿德,允武允文,体足刚直,守以温仁,令舒及卢,遗爱于民,于汉室一片公心。”
“只是,其子陶应,纨绔无术,此举恐无益于泰山,无益于徐州啊!”
孔融与陶谦甚有交情,自然知道他两个儿子的德性,他不看好陶应,也在情理之中。
“逸也有所耳闻,给陶重光发文书,不过也是死马当活马医罢了。”
“况且,如今的泰山郡,除了张举叛乱遗留的隐患未除,就是黄巾贼寇,也遍布泰山各县。前日,流寇张闿刚刚攻入南城县,这就够陶重光应付一阵了。”
陈逸自然是不看好陶应的,或者说更不看好当下的泰山郡。
“自救尚难,何来气力救鲁国?”
只不过,卞县与南武阳挨在一起,陈逸也是抱着多一条路、多一份希望的心思罢了。
“看来,只能指望任城的徐孟玉和山阳的袁伯业了。”
喜欢三国之应谋天下请大家收藏:(www.qidiantxt.com)三国之应谋天下起点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